首页  > 资讯中心  > 格林视点  > 正文

2021政府工作报告:忧患意识仍存,“不急转弯”基调再确认
时间:2021-03-08

20213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本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认为:关于目前的经济增长基础,政府存在较为深刻的忧患意识,对于内需不足仍有较强的担忧,为经济下行风险进行了较多储备。年内政策储备工具箱仍然齐备,可以有效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经济稳步向上、政策工具箱齐备,仍然较为利好资本市场。从本届政府工作报告看,在国际形势不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形下,年内政策料将延续疫情期间的政策,货币政策有望维持适度宽松,投资者短期内无需对紧货币报有过度担忧。

经济增长目标与疫情前基本相当,显示当前政府对潜在增长率的预期未改

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为,GDP增长6.0%以上,对应2019年表述为6.0-6.5%。这一表述的调整原因应当为受基数效应影响,GDP增速的上限无法预先设定。调查失业率目标为5.5%,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均与2019年持平。CPI同比增速目标与2019年相同,均持平于3%,而这一目标值2020年短暂调高到了3.5%。总体而言,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值与2019年基本相当,当前政府对潜在增长水平的预期仍维持在疫情前水平。另外目标恢复至2019年水平并调降曾被调高的CPI目标,也说明政府无意于强刺激,总体目标应当是经济正常化。

财政仍然维持紧平衡,全年基建难以高增长

2021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2020年的3.6%有所下调,但仍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2.8%水平。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6万亿,低于2020年的3.75万亿,但高于2019年的2.15万亿。此前有不少专家认为,2021年安排赤字率应会降低到3%以内。因此财政赤字和债务略超市场预期。

详细拆解则可以看到,根据同日提交审查的《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的报告及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对应增长1.8%,这一水平对应的赤字率是3.2%。若按照此前相关专家预估的赤字率降低至3%以内,则可倒算出当年度财政支出增速将降低至1%以内。

由此可见,今年安排赤字率较高的原因在于当前财政收入增长不及财政支出增长,地方政府在疫情中稳增长、保就业等的开支较大,使得收入维持在紧平衡状态,可能是导致赤字率必须超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0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增速在2.5%、专项债在3.75万亿,对应的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增速在3.4%。考虑到今年财政支出增速在1.8%,专项债规模不及去年,依靠基建增长发力继续提振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对非常有限。财政维持紧平衡、房地产仍然坚持“房住不炒”的两重前提下,经济增长仍然要靠内需增长去寻找动能,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因此或难退出。

政策“不急转弯”进一步确认,无需过度担忧防风险

从本年度工作报告内对于货币政策定调来看,报告提到“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而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当防风险、去杠杆提升到较重要位置时,提及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去杠杆”。由此可见,政府工作报告的认识与市场前期的预期体现了两个不同:一是稳增长仍然是今年的重要目标任务;二是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仍是政府当年的重要目标。此前市场担忧,今年的政策目标或从稳增长切换为防风险,央行会提高市场利率以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从而导致出现“股债双杀”的格局。从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这一担忧可能有点“杞人忧天”。

总体而言,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详实、深刻,且非常务实。报告中也体现出政策层面的未雨绸缪与忧患意识。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当前政府所关注的短中长期问题:短期问题在于内需不振、外需不稳;中期问题在于财政收入与支出缺口较大,仍要压缩经常性支出;长期问题在于科技创新、产业链自主可控和粮食保障。这些在这篇报告里均有所体现。而当前的宏观杠杆率可能并非政府关注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从证券市场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提法,可适当关注市场化科技创新下的资本市场机遇;(2)安排赤字率虽然较高,但整体财政仍然是紧平衡状态,货币政策在稳增长中仍然不可或缺,年内“股债双杀”持续的可能性低;(3)扩大内需的扶持政策或仍将不断出台,尤其是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相关行业有可能进一步受益。“不急转弯”的政策定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再确认,表明投资者无须过度担忧流动性风险。

(格林基金方岑)

 

 



上一篇:市场情绪化?回归企业内在价值
下一篇:一季度市场震荡,格林基金主动权益投资表现出色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